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详情

诸葛亮的空城计,为何要让人在门口扫地?只有司马懿看明白了!_独家

来源:小春说历史    时间:2023-04-05 20:05:21

诸葛亮的空城计,为何要让人在门口扫地?只有司马懿看明白了!

名著《三国演义》中,有一个精明如妖怪,连诸葛亮和曹操都奈何不了的人物,他就是司马懿。作者罗贯中总是喜欢借他人之口,骂司马懿是“司马老贼”,这个“老”字,不只是说他年龄老,还应该指他为人老道,手段老辣。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也就是这个“司马老贼”,罗贯中让他在《三国演义》第95回,搞了一件挺没面子的事,即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

故事背景是这样的: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得知街亭失守,立即作好大军撤退安排,并亲引五千军到西城搬运粮草。忽然飞报,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杀奔西城而来。

当时,诸葛亮身边无一员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干军队,已分一半运粮草而去,城中仅剩二千五百军士,战、撤均不可能。

诸葛亮镇静自若,乃命偃旗息鼓,大开城门,每一门仅用军士20人,扮作百姓,洒扫街道。

诸葛亮本人则披鹤氅、戴纶巾,到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身边仅有二小童,一捧宝剑,一执麈尾。

魏军来到城下,皆不敢进。司马懿因诸葛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怀疑其有埋伏,立即下令撤军,诸葛亮因此化险为夷。

表面看,“空城计”是诸葛亮急中生智的结果。事实上,这场斗智并不能证明诸葛亮的智商高于司马懿。其中,司马懿的“一笑”与诸葛亮的“三笑”耐人寻味。

魏军到了城下不敢前进,急报司马懿,司马懿的表现是“笑而不信”。

即使其子司马昭疑心是空城计,司马懿也仍然表现出决不相信,并推断说:“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在退兵途中,又遇关兴、张苞伏兵,司马懿更表现得相当惊慌。小说写他“回顾二子”说:“吾若不走,必中诸葛亮之计矣。”

诸葛亮看到司马懿“自飞马远远望之”时的表现是,“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等到看见魏军远去时,竟然“抚掌而笑”,而“众官员无不骇然”;

他对众人解说空城计之奥秘时,“拍手大笑”,并说:“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作者写诸葛亮之“三笑”、司马懿“一笑”,其中有无玄机?

值得深思。

而今看来,关于“空城计”比较合理的解释应是,当时占主动的司马懿明白这样一个前人以血的教训换来的为臣之道和生存哲理:“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作为一条走狗,只要不断地逐狡兔,就有被主子利用的价值;只要不除掉“狡兔”,自己就有活下去、活得好的可能。因此,他必须养寇自重。

何况,诸葛亮也给了一个暗示,即他为何要派20个士兵在门外打扫?其实20就是2和0,诸葛亮想提醒司马懿,要是他们两个之中少了一个,另外一个也完蛋。

司马懿和诸葛亮是冤家,是敌人,但也是知音。司马懿完全听懂了诸葛亮的弦外之音,自己在官场上升迁的一幕幕再次浮现在眼前。他再一次明白,没有了敌人诸葛亮,朝廷还要他这个司马大都督干什么,怕是自己进城捉了诸葛亮,出城后马上就会被削夺权力,甚至是小命。所以他缰绳一提,大喊一声“小心有伏兵”,率队打马离去了。

这正是司马懿“智慧过人”之处。当然也是诸葛亮“智慧超常”之处。

这场成功表演基于他对司马懿所持生存智慧的把握和利用。两个智者,为了各自的算盘和最终“双赢”的“双簧戏”表演很精彩。

诸葛亮赢得了喘息的机会,让蜀兵尽快回汉中,司马懿则赢得了运作之机,后来才得以诈病骗过曹爽,还让司马炎成了晋帝,实现了一统江山归晋朝的宏伟目标。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3 华夏商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37   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