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54天,今年深圳的第二轮土拍即将到来。
5月24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深圳市2023年第二批次拟出让居住用地项目清单,计划挂牌出让10宗地块,总用地面积24.3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4.85万平方米,主要分布在龙岗、龙华、光明等区域,地块具体内容将于5月25日到8月25日期间发布出让公告。
(资料图)
22年来首次供应居住用地
从地块区域分布来看,本次供应的10宗地块包括南山区1宗、宝安区1宗、龙华区2宗、光明区2宗、龙岗区3宗、深汕特别合作区1宗。
其中,位于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以下简称“深超总”)的T207-0060宗地,是本批次计划出让地块中关注度最高的,该地块曾于4月26日底完成土地性质调整,由商业服务业用地变更为“二类居住用地+城市道路用地”,成为深超总核心区域唯一新增住宅用地。
公开资料显示,深超总T207-0060宗地位于南山区深湾二路与白石二道交汇处西南侧,用地面积约为3.63公顷,容积率为6,总建筑面积约为20.77万平方米。
市场消息指出,深超总片区内近22年来一直没有新增宅地入市,上一次宅地出让是在2001年,彼时出让的地块上建成的住宅项目共有两个,分别是中信红树湾、红树西岸,目前二手楼盘挂牌价约在15-20万元/平方米。
对此,深圳资深地产评论人朱罗纪表示,“我认为这次的土拍,我们会见到久违的来自全国的房企身影。也许还会像2001年那次一样,成为一场轰动全国的土拍盛宴,给低迷衰落的楼市注入一点血色。”
钛媒体APP查询资料了解到,深超总于2001年首次土拍,当年3宗地块创下22.35亿元的成交记录,自此,深圳房价开始“狂奔”。中信金融中心、万科总部大厦、招商银行总部大厦等均坐落于此。
而针对该地块4月底才完成规划调整,仅过去一个月便被摆上货架,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调规后一个月,迅速释放到市场,目的还在于以中心区压箱底的‘靓地’来捂热土地市场,进而从源头上刺激房地产市场。此宗地交易,大概率会创造‘地王’,政府也希望由此信号激活市场信心,扭转市场的预期。”
房企开始大规模拿地?
经过长时间的“被迫冬眠”,房企开始回归招拍挂市场。
今年以来,在房企销售回暖的支撑下,部分核心城市的土拍市场开始升温,不少上市房企都表示将积极获取优质资源。
据中指研究院数据,5月10日,厦门出让3宗住宅用地共吸引144家房企参与竞拍,最终实现2宗封顶触发摇号、1宗底价成交的成绩。
尽管房企拿地意愿修复,但钛媒体APP发现,城市与城市之间、央国企和民营房企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
譬如于4月18日进行的上海首轮土拍,拿地主力依旧是央国企,成交的19宗地中有八成地块被国央企竞得。在5月23日完成无锡第二轮集中土拍中,出让的5宗地均以底价成交,并且地方城投托底的现象依旧。
当然,民营房企拿地积极性也在提升,在4月25日进行的杭州第三轮集中土拍中,挂牌的12宗地块有10宗由民企竞得,民企拿地总金额142.1亿元,占比高达85%。同样是杭州,在5月23日完成的第四轮集中供地上,出让的9宗地块均被民营房企竞得。
可以发现,类似上海、杭州、厦门这类一线或强二线城市,房企拿地的积极性都较高,但一些能级相对较弱的二线城市的土拍,其影响力和表现就会差很多。
对于这样的分化情况,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随着销售端数据的改善,房企资金状况实际上有所改善。虽然目前资金状况不能说恢复到多好的水平,但趋势向好,客观上会增强房企拿地的动力。此外,深圳等城市属于非常安全和高能级的城市,企业近期要冷静思考投资拿地的策略。原因在于,目前房企的拿地策略高度趋同,防范“扑空”等问题出现。
同时,朱罗纪亦分析到,当前城市卖地要拿出最好的土块来。因为行业下行,不少开发商忙着降薪裁员还贷款,对投资质量的要求变得极其苛刻,不是极好的项目,根本不会动心思。
另结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4月新房销售速度来看,前期积累的刚需释放完毕,市场整体供求均迎来“拐点”,增长动能转弱,城市分化也会愈加明显,影响传导下,不同城市之间的土地市场分化现象短期内还将延续。(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陈伟纳)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3 华夏商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37 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